普陀中学,是普陀的“高等学府”。想当年,我们91届五个班级200多号人,考入舟山中学2名,考入普中的仅1人,进“普中”堪比登天难。入普中,对于农村学生而言,意味跳出农门。但凡考取者家人必大宴宾客;考取者,自然是学之娇子。普陀中学,是几代人青少年时代求学的“梦想殿堂”。
追溯普陀中学的历史,短暂的建校史,自然无法赋予其“百年老校”的称号。但因其在普陀的特殊地位而闻名区外。
1949年,由顾生谋先生捐赠难童收养所创办校舍,1982年拆建教师宿舍。
1951年建草屋一大间,充当礼堂之用,1955年毁于雷击电火。
1955年,草房烧毁后,1956年建青砖石墙,能容600余人礼堂一所。
伴随普陀社会的发展,教育格局的调整,普陀中学从辉煌走向辉煌,一代代普中人用智慧与才情创造了“普中神话”,书写了普陀教育的壮丽诗篇。
校门,是打开学校的扉页。从“私立沈家门初级中学”、“浙江省普陀第一初级中学”、“普陀第一中学” 、“舟山第二中学”到“浙江省普陀中学”。校名的更迭,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。
操场上,挥汗如雨的青春,激情飞扬的身影,拼搏的日子精彩纷呈。
还记得当年住过的寝室,吃过的食堂吗?同窗,室友,青春岁月缔结的友谊,最真最美。
还记得在图书馆度过的曼妙时光吗?我们汲取知识的养料,为走上社会努力加码。
光潜书亭,诗意的名字。它似乎在勉励学子:时光易逝啊,要争分夺秒,奋勇争先。
老三届,新三届,来了又走了,走了又来了。青春易逝,岁月易老,不老得是对普中的青葱情怀。一所学校的伟大,不是培养了多少精英,而是培养了多少社会的推动者。定格画面,记住那一张张笑靥,祝福普中的明天越来越好。